
支持女性牧职:以圣经平等为本的探索
支持女性可以担任教会牧师及讲道的圣经学者和神学家们,大多采用一种称为“平权主义(Egalitarianism)”的神学立场,主张男女在家庭、教会和社会中享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这些学者认为,这一立场并非现代文化的产物,而是基于圣经的创造叙事、耶稣的教导以及保罗书信中对性 别角色的看法所作的诠释。尽管与之相反的“互补主义(Complementarianism)”神学观点在实践中 长期主导教会历史,支持平权立场的学者们认为,通过释经学、历史批判和神学反思,教会可以发 现圣经本身所揭示的支持性别平等的信息。下面我们将从核心观点、焦点经文解读、神学依据、教会 历史的实践以及现代应用等五个方面,介绍支持女性可以担任牧师和讲道的学者的主要观点和依据。
一、核心观点
女性平权主义的核心观点是:在基督里,男女在价值、角色和事奉上完全平等。这一立场反对任何基于性别的等级制度,认为男女在婚姻、教会领导、社会参与等方面享有同等的机会和责任。由此,女性在教会可以像男性一样,担任牧师并在主日敬拜中向会众讲道。
二、圣经依据
1. 创世记1:26-27 “神说: ‘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中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爬行的一切活物。 ’神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 照着他的形象造男造女。 ”
学者们认为创世记中的男女是按照神的形象被创造的,两者在本质上是平等的。这表明男性和 女性在神的眼中没有价值上的高低之分。新约学者琳达·贝尔维尔(Linda L. Belleville)解释道,这 里的主要信息是男性和女性的“相同”,而非“差异”;男女共同被造于神的形象之中,并被赋予相同 的任务:治理和管理全地。她认为,这些经文并未为任何一种性别提供先天的权威或领导地位。1
2. 创世记2:18 “耶和华神说: ‘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 ’”
有别于传统的互补主义将这节经文解释为男性是家庭和教会中的主要领导者, 支持女性服事观 点的学者认为这里讲到的是男女的“互补性”,而非“优越性”。阿斯伯里神学院(Asbury Theological Seminary)新约教授克雷格·基纳(Craig S Keener)认为, “ 帮助者 ” ( זרֶ עֵ – ezer) 一词并不意味 着从属地位,而是强调男女之间的互补与互赖关系;虽然男女在功能上可能存在差异,但这种差异 并不意味着任何性别具有优越的地位。2
3. 加拉太书3:28 “并不分犹太人、希腊人,自主的、为奴的,或男或女,因为你们在基督耶稣 里都成为一了。 ”
这一经文常被引用来支持性别平等及平权主义的立场。 英国的西敏神学院( Westminster Theological Centre, WTC)校长露西·佩皮亚特(Lucy Peppiatt)深入探讨了这节经文,认为它提 供了一个核心原则,表明在基督里,所有信徒都是平等的,这种平等不仅仅是属灵地位上的,更应 体现在教会事工和领导角色上。3
4. 提摩太前书2:11-15“女人要沉静学道, 一味地顺服。我不许女人讲道,也不许她辖管男 人,只要沉静。因为先造的是亚当,后造的是夏娃,且不是亚当被引诱,乃是女人被引诱,陷在罪 里。然而,女人若常存信心、爱心,又圣洁自守,就必在生产上得救。 ”
学者们认为,“辖管”(αὐθεντέω)在古希腊文含有“专横、控制”的意思,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领导。“沉静”(iσυχiα)指“不争闹”,而不是绝对的沉默。 贝尔维尔(Belleville)认为当时弗所教 会出现了女性假教师的干扰,所以保罗的命令是应对特定情境的,旨在应对教会中某些女性错误教 导的问题,但不是永久禁令。而夏娃被诱骗的例证(创3:13),是特指当时未受教导的女性被异端 迷惑的情况;保罗是要教导教会要防止异端传播,并非普遍禁止女性教导或拥有权威。4
5. 哥林多前书14:34-35 “妇女在会中要闭口不言,像在圣徒的众教会一样,因为不准她们说话。她们总要顺服,正如律法所说的。她们若要学什么,可以在家里问自己的丈夫,因为妇女在 会中说话原是可耻的。神的道理岂是从你们出来吗?岂是单临到你们吗?”
对此,曾在加拿大安大略传统神学院(Heritage Seminary)担任新约教授的威廉·韦布(William J. Webb) 指出,这段经文应放在当时的文化和教会背景中理解。保罗的沉默命令可能是针对当时礼拜场合中一些未经教导的女性在聚会中频繁插话、制造混乱的现象,而非普遍适用于所有女性的禁 令。韦布强调,保罗的指令具有情境性,其目的在于维持敬虔有序的敬拜环境。5
6. 罗马书16:1-5 “我对你们举荐我们的姊妹非比;她是坚革哩教会中的女执事。请你们为主 接待她,合乎圣徒的体统。她在何事上要你们帮助,你们就帮助她;因她素来帮助许多人,也帮助了我。问百基拉和亚居拉安。他们在基督耶稣里与我同工 ……又问在他们家中的教会安。 ”米米·哈达德(Mimi Haddad)是基督徒性别平等组织 CBE International(Christians for Biblical Equality) 的主席,她在研究中指出,保罗在这段经文中称女性为“执事”,并向她们表示敬意,表明 早期教会中女性不仅是支持者,而且在神的事工中担任领导角色。而非比和其他女性在罗马书16章 中担任重要职位的事例,突显了圣经中女性参与教会事工的积极作用。这些经文支持女性不仅在信仰上平等,而且也在教会职分上有重要地位。6
7. 使徒行传2:17-18 “神说: ‘在末后的日子,我要将我的灵浇灌凡有血气的;你们的儿女要说预言;你们的少年人要见异象,老年人要做异梦。 ’ ”
长期任教于丹佛神学院(Denver Seminary)的新约学者克雷格·布隆伯格(Craig L. Blomberg) 认为,这段经文预示着男女都接受圣灵的恩赐,并在神的事工中发挥作用。圣灵的浇灌意味着神赋 予所有信徒(不论性别)宣讲福音、见证神的荣耀、参与教会事工的能力。这一经文表明,神的计划是让所有信徒在祂的国度中有平等的角色与责任。7

三、神学基础
支持平权主义的学者们也从神学基础出发,回应互补主义神学中“男性权威、女性顺服”的结构 性逻辑,并尝试从三一论、恩赐神学与救赎论的角度,阐明性别间本质上的平等。
1. 神的形象、创造与男女平等( The Image of God and Equality in Creation )
这些学者认为,创世记1:26–27 清楚地教导:神照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象造男 造女 ”。男女都被赋予治理权( “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 …… ”),体现出本质上的平等与共同使命。正如贝尔维尔(Belleville)强调的,这种“神的形象”是神赋予人类最高的尊荣,其平等性预设了 没有性别歧视的空间。 创世记并没有给男人分配“领导者”的角色,女人也不是“从属的助手”。“帮助者 ”(希伯来文זרֶעֵ – ezer)在圣经中多用于神对人类的帮助(如诗篇 121:1–2),绝非“低一等的 角色 ”。创造顺序(男先女后)并不代表等级秩序。从创造论角度出发,男和女都是按照神的形象受造,男女皆被赋予相同的属灵本质与治理责任。8
2. 救恩中的平等——加拉太书3:28的神学意义
支持女性担任牧职的学者强调救恩论所体现的平等性,主张在基督的身体里不应有因性别而设 的角色或职分区隔。例如,韦布(Webb)认为,加拉太书3章28节不仅揭示了属灵地位上的平等, 也蕴含着社会结构上的转变。并且这一观点与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第12章中关于“恩赐”与“事奉 ”的教导相呼应,强调每位信徒的呼召应基于圣灵所赐的恩赐,而非性别的区分。教会作为神国度在世的 体现,理当反映出救恩所带来的新秩序——一个打破性别、阶级与种族界限的共同体。9
3. 三一神论中的平等与合作(Trinity and Equality: Against Eternal Subordination )
支持互补主义的学者,比如韦恩·古德恩(Wayne Grudem)主将圣子对圣父的顺服类比于女性对男性的顺服,但支持女性牧职的平权主义学者反对这一观点,哈达德(Haddad)指出,正统三一论强 调圣父、圣子、圣灵本体的完全平等,仅在救赎历史中显出功能差异,但这种功能差异(如耶稣在客 西马尼的祷告),不能用来构建神本体中的等级关系,也不应成为女性顺服男性的神学依据。10
4. 圣灵恩赐与性别平等(Spiritual Gifts and Ministry without Gender Limitations )
这些学者还认为,圣灵赐下恩赐(包括教导、牧养、传讲)并未按性别分配。根据使徒行传
2:17-18的经文 “我要将我的灵浇灌凡有血气的,你们的儿女要说预言 ……在那些日子,我要将我的灵浇灌我的仆人和使女,他们就要说预言。” 布隆伯格(Blomberg)认为圣灵的恩赐超越性别界 限,教会职分应按恩赐而非性别设立。并且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2章强调“按圣灵所分给各人的”,显明所有信徒都有教导、治理、传福音的可能,女性亦不例外。11
同时,学者们也认为,早期教会中有女性被称为“先知”(如腓利的四个女儿,徒21:9),表明圣灵的恩赐在男女身上都活跃。保罗在罗马书16章中提到的非比(执事)、百基拉(教师)、犹尼亚 (使徒)12 等,都是具体体现。教会应根据恩赐而不是性别选拔领袖,这才是尊重圣灵主权的做法。

四、教会历史中的发展
支持女性牧职观点的学者也在研究教会历史中女性事工中的角色,试图说明性别平等并不是现代观念的产物,而是圣经一贯的主题,在历史中曾被不同程度地接纳或压抑。
1. 初代教会的女性角色
支持观点的学者认为,在初代教会中,女性曾在教会生活与服事中扮演重要角色,并在一定范围内参与属灵事工。罗马书16:1称非比为“教会的女执事” (διάκονος),显示她在教会中承担 了特定职责。百基拉与丈夫亚居拉一同在教导亚波罗时(徒18:26)展现出教义教导方面的参与, 也反映出家庭为单位的教会事工合作形态。此外,使徒行传21:9中提到腓利的四个女儿被称为女先 知,说明女性在早期教会属灵恩赐的运用中亦有所体现。
佩皮亚特(Peppiatt)认为,这些例证表明,早期教会在具体实践上展现出多样性,在某些教 会环境中,女性在讲道、教导与服事中具有可见的参与度。虽然此类现象不能简单等同于后期制度 化的职分结构,但仍可视为早期教会中性别角色互动与分工的历史见证。13
2. 中世纪:女性服事角色的结构性调整
随着中世纪教会制度的日益规范化,以及圣职观念的不断深化,教会在教义与实践中逐步将神 职职分与象征性的“圣职权柄”相结合,强调教会秩序、圣礼权能与神学教导之间的正统传承。美南 浸信会已故前主席、神学院院长佩吉·帕特森(Paige Patterson)的妻子、神学家多萝西·帕特森 (Dorothy Patterson)在其著作中指出,在这一背景下,女性的服事范围逐渐被限定于慈善、看顾、 代祷和属灵陪伴等辅助性职分中,与公开讲道和主持圣礼等神职职分形成了明显的区隔。14
多萝西·帕特森(Dorothy Patterson)还说道,此时期的修道院体系为女性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属灵空间,使其能在独身、祷告、教育与服事中持续奉献,虽多隶属于男性神职的指导与制度之下,但在教会整体架构中仍发挥重要作用,体现出女性在传统教会生活中具有延续性的贡献与角色。
3. 宗教改革:恢复圣经权威但坚持男性牧职
宗教改革时期,改革者强调“ 唯独圣经”(sola scriptura)与 “信徒皆祭司 ”的教义,重申每一位 信徒在上帝面前的属灵尊严。这一强调在神学上为女性的信仰地位提供了坚实基础。然而, 在教会 职分的设定上,宗教改革者大多延续了传统的男性领导结构。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肯定女 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关键角色,认为她们承担了不可替代的教养与属灵职责;但在教会讲道与牧职 的安排上,路德仍主张应由符合圣经资格的男性担任。
约翰·加尔文(John Calvin)同样高度重视教会秩序的设立,并依据《创世记》中有关性别角 色的安排,特别是“先受造”与“帮助者 ”的结构,探讨男女在教会服事中的区分。在《基督教要义》 第四卷中,加尔文强调,公共崇拜与牧养职分应体现“合乎秩序”(orderly) 的安排,因此女性在公开讲道及按立为牧者方面,并未被赋予正式职分。15
4. 18-19世纪:福音觉醒运动中的女性事奉拓展
18-19世纪期间,随着欧美地区福音觉醒运动的兴起,循道宗、卫理公会及其他复兴传统高度 重视信徒个人的属灵经历与群体性的敬虔生活。在这一背景下,女性信徒在教会活动中的参与度相 较以往显著提升。包括18世纪循道宗(Methodism)创始人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在内的一 些属灵领袖,在聚会中鼓励女性参与祷告、儿童教导、查经团契的带领、探访与劝勉等事奉。16
女性也逐步在家庭聚会、小型布道场合及教会的辅助事工中担任角色,尤其在传福音与宣教 事务上,在英国与北美地区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牧职和主持圣礼的权柄通常仍由受按立的男性担 任,但女性在教会复兴与拓展中的积极投入,已成为当时教会实践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7
5. 20世纪: 性别角色的再思与多元回应
进入20世纪,福音派群体对女性参与教会事工的问题展开了更广泛的神学反思与实践探索,呈 现出不同立场之间持续对话的格局。持平权主义立场的神学家主张,教会职分的设立应基于属灵恩 赐与个人呼召,性别不应构成限制服事的首要条件。哈达德(Haddad)等学者认为,圣经整体展现 出男女在基督里拥有同等的尊严与使命,因此应鼓励女性积极参与讲道、教导与牧养等事工。18 与此同时,20世纪初兴起的五旬节运动亦推动女性在教会中的角色突破传统限制。艾米·麦克弗森(Aimee Semple McPherson)与凯瑟琳·布斯(Catherine Booth)等女性领袖积极参与布道、植堂与教会治理,在当时的宗派环境中获得一定程度的认可与支持。19
另一方面,随着新正统神学的兴起与反现代主义思潮的扩展,20世纪中叶的福音派也出现加强 性别角色区分的趋势。许多教会采纳互补主义立场,强调男女在本质上虽平等, 但在家庭与教会中应承担不同的角色——通常由男性担任领导与教导职分,而女性则在顺服与辅助的角色中服事。20
与此同时,受女性主义、民权运动及圣经释经方法多元化的影响,平权主义的声音逐渐增强。 自1970年代起,诸如“福音派女性联盟”(Evangelical Women’s Caucus)等组织积极推动按立女 性、赋予其讲道与带领的权柄。这一时期的讨论显示,福音派内部对性别与服事的理解日益多元, 并持续在尊重圣经权威的前提下寻求神学与实践的平衡。21

五、现代教会的实践
支持女性牧职的学者十分重视如何将性别平等的神学与释经视角融入现实生活和教会实践。他们致力于提供实用指南和深刻反思,助力教会、婚姻、家庭、神学院、职场及宣教领域, 充分体现男女在基督里平等的地位与职分。
1. 在教会中的实践
支持女性牧职的学者认为教会是耶稣基督的身体,应当反映其多元合一的本质。男女都被呼召参与讲道、教导、牧养、领袖职分,按照恩赐而非性别。具体的实践建议包括:重审教会章程与选举 机制,移除对女性担任长老、牧师等职务的性别限制。设立模范女性领袖榜样,鼓励更多女性进神学院、从事教牧工作。强调属灵恩赐识别与培养,创建平台让女性在讲道、祷告、带领中发挥恩赐。
2. 在婚姻中的实践
持平权主义立场的学者们的观点包括:以弗所书5:21-33应以“彼此顺服”开头的整段视角来理解。基督徒婚姻的核心是“彼此顺服 ”(弗5:21),不是单方面的顺服。 “ 丈夫作妻子的头”在文脉中是指爱与献身,而非权力和支配。“头”(希腊文κεφαλή- kephalē)并非“权柄” 、“领导”,而 是 “ 源 头 ”或“保护、扶持者 ”。具体的实践建议有: 夫妻共同商议决策, 尊重彼此声音与恩赐,家务、 育儿、财务等事务分担不按性别刻板印象,而按能力和协商决定。
3. 在职场和社会中的实践
学者们的主要观点有:社会文化常将“属灵的女性美德”曲解为顺从、隐忍、不争,阻碍了女性在职场的发展。职场与社会需要打破性别偏见,让女性的领导力和智慧得以展现。 具体的实践策略包括:教会应积极支持女性信徒在职场中的发展,如法律、工程、医学、科研 等,在家庭中鼓励女儿追求学术、专业、领导能力,与儿子一视同仁。
4. 在神学教育中的实践
持平权主义立场的学者建议,神学院与培训机构应让神学教育向女性完全开放。具体的推动方式包括:鼓励女性修读希伯来文、希腊文、系统神学、讲道学等核心课程。在讲台实习、实地牧 养、导师辅导等环节为女性提供公平机会,拓展女性教授人数,增加代表性。
5. 在全球宣教中的实践
支持女性牧职观点的学者们认为,在许多地区,女性是宣教工场的主力,如非洲、南亚、东亚 等地,然而,她们往往不能在宣教组织中担任领袖或决策职分,构成结构性不公。
因此而提出的行动建议有:建立基于平等合作的宣教团队文化,鼓励夫妻或混合性别团队共同在宣教现场服侍。22

六、当代教会团体和宗派的实践
在当代基督教会中,多个宗派已接纳女性担任牧师乃至更高级别的教会职务。联合卫理公会 (United Methodist Church)是最早按立女性牧师的大型宗派之一,鼓励女性担任包括主任牧 师在内的各级教会职分。美国圣公会(The Episcopal Church)自1970年代起开始按立女性牧 师,曾由瑟琳·杰弗茨·斯科瑞(Katharine Jefferts Schori)担任大主教,成为该宗派历史上的 标志性人物。美国长老会(PCUSA)自1956年起允许女性按立为牧师,尽管保守支派如PCA仍 坚持反对女性牧职。美国最大路德宗派——福音路德教会(ELCA) 同样支持女性担任牧师和主 教,而较为保守的路德宗支派如LCMS则持相反立场。灵恩派和五旬节派教会普遍对女性牧职持 开放态度。此外,贵格会(Friends/Quakers)及门诺会(Mennonite Church USA)中的部分支派、加拿大联合教会(United Church of Canada)、瑞典国教(Church of Sweden)、新 西兰长老会与澳大利亚联合教会等宗派,也都支持女性在教会中的牧养与领导职分。
七、对互补主义神学立场的回应
1. 对“保罗禁令”( Pauline Prohibition )的再解读
支持女性牧职的学者认为互补主义者的观点是以提摩太前书2:12与哥林多前书14:34为基石, 但未充分考察文化语境与圣经整体教导的一致性。这些学者认为,保罗禁令应视为特定背景下的教会秩序规范,并非适用于所有时代、所有处境的普遍法则。
2. 对“领导权属于男性”的质疑
许多互补主义者以“创世次序”为依据主张男性领导权,但支持女性牧职的学者认为,创世记并未赋予亚当“统治夏娃 ”的特权,反而在堕落后才出现“他必管辖你 ”(创3:16),是罪的结果,而非 神的本意。
3. 关于“属灵权柄”的讨论
支持女性牧职的学者争辩道,若教会承认圣灵的工作无性别界限,并接受女性可传讲、教导、带领查经等服事,那么阻止她们按立为牧者仅仅是出于制度性限制, 缺乏属灵与神学上的一致性。
4. 对“文化妥协”的回应
这些学者称,女性平权主义的神学立场并非妥协于世俗文化,而是回归圣经的解放性信息。从创造到救赎,上帝的心意始终是恢复男女作为祂形象承载者的平等伙伴关系。
1 Linda L. Belleville, “Women in Ministry,” in Two Views on Women in Ministry, ed. James R. Beck and Craig L. Blomberg, 2nd ed. (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2005), 25.
2 Craig S. Keener, “A Pentecostal Egalitarian View,” in TwoViewsonWomeninMinistry, ed. James R. Beck and Craig L. Blomberg, 2nd ed. (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2005), 155–160
3 Lucy Peppiatt, Women and Worship at Corinth (Eugene, OR: Cascade, 2015), 47.
4 Linda L. Belleville, Women Leaders and the Church: Three Crucial Questions (Grand Rapids, MI: Baker Books, 2000), 47–58.
5 William J. Webb, Slaves, Women & Homosexuals: Exploring the Hermeneutics of Cultural Analysis (Downers Grove, IL: InterVarsity Press, 2001), 129–142.
6 Mimi Haddad, “Egalitarianism and the Trinity”, in TheTrinityandGenderRelationshipsintheChurch:ATheologicalExamination, ed. Kevin Giles (Minneapolis: CBE International, 2016), 80–81.
7 Craig L. Blomberg, Neither Complementarian nor Egalitarian (Grand Rapids, MI: Baker Academic, 2018), 45–46 .
8 Belleville, Women Leaders and the Church, 24.
9 Webb, Slaves, Women & Homosexuals, 125.
10 Haddad, “Egalitarianism and the Trinity”,80–81.
11 Blomberg, Neither Complementarian nor Egalitarian,178-182.
12 关于犹尼亚是否为女性,学界仍有争议。支持的理由是,犹尼亚希腊文原文“Ἰουνία”为阴性名词,属典型的 女性名字; 现代主流英文译本(如NRSV 、 NIV 、 ESV)亦统一译作女性名“Junia”,而不是男性名“Junias”) 。
13 Peppiatt, Women and Worship at Corinth, 47-50.
14 Dorothy Kelley Patterson, “The Role of Women in the Church,” in Women in the Church: An Interpre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1 Timothy 2:9–15, ed. Andreas J. Köstenberger and Thomas R. Schreiner (Grand Rapids: Baker Academic, 2002), 78.
15 John Calvin, Institutes ofthe Christian Religion, trans. Henry Beveridge (Grand Rapids, MI: Eerdmans, 1989), 4.10.29., 890.
16 John Wesley, The Journal of John Wesley, ed. Nehemiah Curnock (London: Epworth Press, 1909), vol. 6, 170–172.
17 Kathryn L. J. Rush, “Women and Revivalism in the Methodist Movement,” Journal of Methodist History 48, no. 3(2012): 210-215.
18 Mimi Haddad, “Egalitarianism and the Trinity,” 56.
19 Blomberg, Neither Complementarian nor Egalitarian,180-185.
20 Wayne Grudem, Systematic Theology: An Introduction to Biblical Doctrine (Leicester, England: Inter-Varsity Press, 1994), 880.
21 Carol L. Merritt, OntheSideoftheAngels:EvangelicalWomenandthePowerofSubmiss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 sity Press, 2007), 78–105.
22 Mimi Haddad, “A Theology of Gender Equality: How Evangelical Belief Can Support Women’s Leadership in Mis- sion,” PriscillaPapers 28, no. 1 (2014): 4–6.
《女性牧职与讲道》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转载请微信联系:danyixin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