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庇太的儿子雅各、约翰进前来,对耶稣说:「夫子,我们无论求你什么,愿你给我们做。」 36耶稣说:「要我给你们做什么?」 37他们说:「赐我们在你的荣耀里,一个坐在你右边,一个坐在你左边。」 38耶稣说:「你们不知道所求的是什么。我所喝的杯,你们能喝吗?我所受的洗,你们能受吗?」 39他们说:「我们能。」耶稣说:「我所喝的杯,你们也要喝;我所受的洗,你们也要受; 40只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赐的,乃是为谁预备的,就赐给谁。」 41那十个门徒听见,就恼怒雅各、约翰。 42耶稣叫他们来,对他们说:「你们知道,外邦人有尊为君王的,治理他们,有大臣操权管束他们。 43只是在你们中间,不是这样。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 44在你们中间,谁愿为首,就必作众人的仆人。 45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
马可福音10: 35-45
证道大纲
- 经文结构及背景
- 雅各、约翰向耶稣求荣耀(可10: 35-41)
- 耶稣讲述教会的秩序和他的身份(可10: 42-45)
- 透过经文,看如何重拾生命的得胜
01经文结构及背景
- 马可福音的结构
(I) 序:旷野呼声、耶稣受洗和受试探 (可1: 1-13)
(II) 耶稣在加利利地区的事工(可 1: 14-8: 30)
(III) 耶稣走向耶路撒冷(可8: 31-10: 52)
(IV) 耶稣在耶路撒冷的事工(可11: 1-13: 37)
(V) 耶稣受难(可14: 1-15: 47)
(VI) 尾声:耶稣复活、向门徒显现、差遣 门徒、升天(可16章)
- 时间&地点背景
本段经文发生在走向耶路撒冷,在比利亚地区。这事之后,也是又经过耶利哥(医治瞎子巴底买),再接着是荣入圣城。

- 事件背景
耶稣第三次预言受难和复活之后(同时发生)
- 人物
耶稣和十二门徒
02 雅各、约翰向耶稣求荣耀(可10: 35-41)
西庇太的儿子雅各、约翰进前来,对耶稣说:「夫子,我们无论求你什么,愿你给我们做。」 36耶稣说:「要我给你们做什么?」 37他们说:「赐我们在你的荣耀里,一个坐在你右边,一个坐在你左边。」 38耶稣说:「你们不知道所求的是什么。我所喝的杯,你们能喝吗?我所受的洗,你们能受吗?」 39他们说:「我们能。」耶稣说:「我所喝的杯,你们也要喝;我所受的洗,你们也要受; 40只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赐的,乃是为谁预备的,就赐给谁。」 41那十个门徒听见,就恼怒雅各、约翰。
马可福音10: 35-41
- 雅各、约翰向耶稣求什么?(V. 35-37)
地上国的荣耀位置

主的心意和门徒的心思有着极大的反差。
主耶稣预言的更加详尽真实 vs. 门徒需求的更加迫切
- 耶稣如何反问他们?(v. 38)
耶稣明明的指出他们妄求,并反问他们显明耶稣所喝的杯和所受的洗是唯独祂可以担当的。
耶稣说:「你们不知道所求的是什么。我所喝的杯,你们能喝吗?我所受的洗,你们能受吗?」
马可福音10: 38
- 这“杯”指神对人的罪和悖逆所发的愤怒。
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对我如此说:「你从我手中接这杯忿怒的酒,使我所差遣你去的各国的民喝。
耶利米书25: 15
那大城裂为三段,列国的城也都倒塌了; 神也想起巴比伦大城来,要把那盛自己烈怒的酒杯递给他。
启示录16: 19
他说:「阿爸!父啊!在你凡事都能;求你将这杯撤去。然而,不要从我的意思,只要从你的意思。」
马可福音14: 36
- “所受的洗”,与杯的意象相似,指主耶稣所受的苦难与死亡是一种洗礼。
我有当受的洗还没有成就,我是何等地迫切呢?
路加福音12: 50
- 耶稣又如何进一步回应他们?(v. 39-40)
预言雅各和约翰的命运;天上的位置是父所赐,耶稣不越过天父的权柄。
雅各和约翰所喝的杯,受的洗(主的门徒也要跟随主的道路)
雅各后来为主殉道
那时,希律王下手苦害教会中几个人, 2用刀杀了约翰的哥哥雅各。
使徒行传12: 1, 2
约翰被放逐
我-约翰就是你们的弟兄,和你们在耶稣的患难、国度、忍耐里一同有分,为 神的道,并为给耶稣作的见证,曾在那名叫拔摩的海岛上。
启示录1: 9
耶稣不越过父的权柄
你们听见我对你们说了,我去还要到你们这里来。你们若爱我,因我到父那里去,就必喜乐,因为父是比我大的。
约翰福音14: 28
- 其他门徒的反应?(v. 41)
门徒中间的嫉妒、纷争
- 这部分经文对我们有哪些提醒?
- 那时的门徒是如此的状态,那如今的我们呢?我们有多少时候是明白、体贴了主的心意?还是更多时候跟随着自己的想法、欲望去跟主求呢?
- 作主的门徒,也要饮主的杯,受主的洗,你可否清楚并有预备?
03 耶稣讲述教会的秩序和他的身份(可10: 42-45)
耶稣叫他们来,对他们说:「你们知道,外邦人有尊为君王的,治理他们,有大臣操权管束他们。 43只是在你们中间,不是这样。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 44在你们中间,谁愿为首,就必作众人的仆人。 45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
马可福音10: 42-45
- 外邦人的秩序和教会的秩序 (v. 42-44)
主耶稣把世界的价值观颠倒过来,告诉门徒应当以谦卑和爱心的服事作为他们生活的特征。
- 耶稣的身份-救赎的福音(v. 45)
这是无可辩驳的证明基督的死具有赎罪特征的一节经文。
耶稣的舍命,是一位大有能力者在众人面前向一位圣洁的上帝偿还罪人所欠罪债的死。
这是我们所有信靠基督之人,得以站立的根基,是教会的根基。
04 聚焦总结:透过经文,看如何重拾生命的得胜?
- 经文给我们哪些思考和结论:
- 门徒的生命景况,是否也是我们很多人的生命景况?被世界打败的生命。
- 耶稣教导我们要做谦卑有爱心服事人的人,正如祂如此服事人一样。
- 耶稣让我们知道,祂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舍命作了我们的赎价。
- 我们作何回应,重拾生命的得胜:
- 认定自己在基督里的身份,做一个与主连结的人;
- 读经祷告亲近主,做一个体贴主的心意,寻求祂的旨意的人;
- 传福音,服事人,做一个效法主行动,回应主呼召的人。
《重拾生命的得胜|可10: 35-45》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转载请微信联系:danyixin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