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撒种之地和撒种之人。
撒种的比喻
(太13‧1-9;路8‧4-8)
1耶稣又在海边教训人。有许多人到他那里聚集,他只得上船坐下。船在海里,众人都靠近海,站在岸上。 2耶稣就用比喻教训他们许多道理。在教训之间,对他们说: 3「你们听啊!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 4撒的时候,有落在路旁的,飞鸟来吃尽了; 5有落在土浅石头地上的,土既不深,发苗最快, 6日头出来一晒,因为没有根,就枯干了; 7有落在荆棘里的,荆棘长起来,把它挤住了,就不结实; 8又有落在好土里的,就发生长大,结实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 9又说:「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用比喻的目的
(太13‧10-17;路8‧9-10)
10无人的时候,跟随耶稣的人和十二个门徒问他这比喻的意思。 11耶稣对他们说:「 神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若是对外人讲,凡事就用比喻, 12叫他们看是看见,却不晓得;听是听见,却不明白;恐怕他们回转过来,就得赦免。」
解明撒种的比喻
(太13‧18-23;路8‧11-15)
13又对他们说:「你们不明白这比喻吗?这样怎能明白一切的比喻呢? 14撒种之人所撒的就是道。 15那撒在路旁的,就是人听了道,撒但立刻来,把撒在他心里的道夺了去。 16那撒在石头地上的,就是人听了道,立刻欢喜领受, 17但他心里没有根,不过是暂时的,及至为道遭了患难,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 18还有那撒在荆棘里的,就是人听了道, 19后来有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和别样的私欲进来,把道挤住了,就不能结实。 20那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听道,又领受,并且结实,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
马可福音4:1-20
经文结构
- 耶稣开始新的教导方法 ── 采用比喻
- 背景:在一艘船上,靠近海边
- 群众:人数极多
- 比喻 :开始新的讲道法
- 比喻:农夫出去撒种
- 撒的种没长出根
- 有的落在路旁:被吞吃了
- 有的落在浅土石头地上:枯干了
- 撒的种生了根却不结果 ── 落在荆棘里的
- 撒的种结出果实
- 撒出的种子,只有少数结果百倍
- 这信息需用灵耳才听得明白
- 撒的种没长出根
- 对比喻的反应
- 门徒求问这比喻,不明其意
- 外人故意拒绝
- 免得他们听了、看了,就明白
- 免得他们悔改、得赦免
- 比喻的意思
- 农夫撒的是道
- 有些人听了道(种撒在路旁)
- 他们听了道;
- 撒但来,把道夺去
- 有些人听了道(种撒在浅土石头地上)
- 他们兴奋地领受了道;
- 道没有根;
- 试炼和考验来了;
- 他们枯干了
- 有些人听了道(种撒在荆棘里)
- 道只是附加在他们的生命中
- 世界、钱财及私欲把道挤住了
- 有些人领受了道(种撒在好土里)
- 只是小部分人,结果数十倍上百倍

从归纳法查经把这段经文归纳为两个主题:一个是撒种之地,另一个是撒种之人。
01 撒种之地(可4:1-9)
1.1 背景分析(5W1H)
耶稣又在海边教训人。有许多人到他那里聚集,他只得上船坐下。船在海里,众人都靠近海,站在岸上。 耶稣就用比喻教训他们许多道理。在教训之间,对他们说:
马可福音4:1,2

Who?耶稣,门徒,众人(外人、自己人)
讲比喻的人,听比喻的人,比喻中的人
When?事工初期,门徒训练
Where?加利利海边,船为讲坛
What?撒种比喻(天国比喻集第1个,太/可/路)
How?用四种田地的比喻教导
Why?耶稣要告诉门徒和众人什么?
祂为什么要用比喻?祂如何解释比喻?
听道之人的状态?
“他只得上船坐下。船在海里,众人都靠近海,站在岸上”
“老师坐着,众人站着:如果这种安排今天依然盛行的话,会堂里就会少一些睡觉的。”
(司布真,Spurgeon)
1.2 四种田地(3-9)
「你们听啊!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
马可福音4:3

撒的时候,有落在路旁的,飞鸟来吃尽了;
马可福音4:4

有落在土浅石头地上的,土既不深,发苗最快,日头出来一晒,因为没有根,就枯干了;
马可福音4:5,6

有落在荆棘里的,荆棘长起来,把它挤住了,就不结实;
马可福音4:7

又有落在好土里的,就发生长大,结实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
马可福音4:8

撒种直播法:
把一大袋种子背在肩上,在田间边走边用手播种,即使农夫很熟练,也不可能将种子撒得整齐均匀,种子也不一定落在沃土中,有些会落在路旁、石头间隙、荆棘丛里或被风吹走。农夫撒的种子只要大部分落在沃土中,就可以确保收成。

当耶稣不解释比喻时,听众会怎么想?
- 农场主:“祂是在告诉我,撒种的时候要更加小心。我想我浪费了很多种子。”
- 政客:“祂是在告诉我,我需要开始一个农业教育项目,帮助农民更有效地播种。这将大大促进我的连任竞选。 ”
- 报纸记者:“祂是在告诉我,这里有一个关于鸟类问题以及它如何影响农业社区的大新闻。这对报纸上的系列报道来说是个好主意。 ”
- 推销员:“祂是在鼓励我做化肥销售。为什么,如果那个农民能使用我的产品,那么我对他的帮助将超出他了解的。 ”
多重喻意:人只体贴自己。讲比喻人的意思,要如何显明出来?
1.3 应用1 明白这一比喻吗?
又说:「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马可福音4:9
应当听,应当明白这一比喻:
我有耳朵吗?应当如何听?

02 撒种之人(可4:10-20)
2.1 内知奥秘,外人用喻
无人的时候,跟随耶稣的人和十二个门徒问他这比喻的意思。 11耶稣对他们说:「 神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若是对外人讲,凡事就用比喻, 12叫他们看是看见,却不晓得;听是听见,却不明白;恐怕他们回转过来,就得赦免。」13又对他们说:「你们不明白这比喻吗?这样怎能明白一切的比喻呢?
马可福音4:10-13
耶稣说:“上帝国的奥秘只让你们知道,对于外人,我只用比喻,使他们‘看了又看,却不领悟;听了又听,却不明白,免得他们回心转意,得到赦免。’”
马可福音4:11-12(当代译本)
上帝不想让我们明白和赦罪?
谁能知道天国的奥秘?谁被比喻阻挡在耳聪目明的门外?
”恐怕他们回转过来,就得赦免”。耶稣引用以赛亚书6:9这段话,解释了祂为什么用比喻。通过比喻来教导,耶稣为祂的听众提供了深入挖掘而发现真理的机会,或者让听众不再对有趣的故事视而不见。他们可以因此而避免因为拒绝一个清楚明白的真理而受到更大的罪责。
- “耶稣不是故意用比喻使人看不见,而是因为他们本身就看不见。所以耶稣用抛物线的方法,不是要叫他们瞎了眼,乃是要叫他们再看见。不是为了阻止他们走向赦免,而是为了吸引他们新的注意力。”(摩根,Morgan)
- “这样,他们的罪就不会越积越多,在祂钉十字架前的时期,主不再直接明确地教导他们,而是用比喻。”(赫尔登赫伊斯,Geldenhuys)
奥秘?
在圣经中,奥秘不是你无法理解的东西。它只是一件除非上帝向你显明,否则你不会知道的事。从圣经的观点来看,你可以准确地知道一个奥秘是什么,但它仍然是一个奥秘,因为若不是上帝揭示它,你不会知道(永存之道)。
奥秘:你不知我不知他不知,唯有祂知;祂不告诉你,谁也不知。
比喻是隐藏奥秘的主要手段。比喻谁都能听懂,只有用心寻求的人,才受到启示得以明白,如同天机泄露。
没有“钥匙”,比喻就难以理解,因为比喻掩盖了天国的真理,而这真理是用另一个领域的词语来陈述的。没有属灵的真理和洞察力,它们是不可理解的。”(罗伯特森,Robertson)
举例说明:2020中秋同工营会《时间管理:谁是那忠心有见识的管家?》
认知心理学及扩展:冰山一角:悟性、心性和灵性


比喻
比喻(parabole):这词照字面的意思,是把两件事物并排起来,好互相比较。“对照”一词是比喻的最佳定义。
- 比喻是天上地下事物的对照:以地上的事物来指出天上的真理,是地上与天上的对照。天下观投射出天上观。
- 比喻是属地属灵真理的对照:听者要深入钻研那属地的事件,俾能发现属天的真理。只有主动思想和付上努力,积极地把物质世界和属灵世界互相比较,才会发现那属灵的重点。有耳可听。
耶稣是使用比喻的宗师。从来没有人像祂那样有效地运用比喻。祂为何经常使用比喻呢?
“这个比喻向那些要么懒得思考,要么被偏见蒙蔽而看不见的人隐藏了真相。它将责任公平、公正地放在个人身上。它向渴望真理的人揭示真理;它对不想看到真理的人隐藏了真理。” (巴克莱,Barclay)
“因此,对大众说的比喻不仅传达信息,也不掩盖信息,而是挑战听众。” (卡尔森,Carson)
比喻类型
明喻(simile),是喻体、本体、比喻词同时出现的比喻,是将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两种基本上不相同事物连接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明喻用另外的事物来比况某事物,能表示两者之间的相似关系,而且能被明显地看出来。
明喻的基本表达方法是“A像B”:你们就像四种田地(心田)……
暗喻(metaphor),又可称“隐喻”“象征”,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
暗喻是一种隐晦的比喻:你们是四种田地,你们就是撒种之人,你们成为明白比喻的人,你们变成天国撒种传道之人……
如:你们是世上的光、盐、君尊的祭司、圣洁的国度……
2.2 比喻讲明与谁?
又对他们说:「你们不明白这比喻吗?这样怎能明白一切的比喻呢? 14撒种之人所撒的就是道。
马可福音4:13,14
你读比喻,比喻有无读过你呢?
撒种之人最终成为一粒种子,落在地里死了(约12:24),我可否明白?可曾思想?

20210729主题读经- 《若隐若现的荣耀》
荣耀1:幡然觉醒,见到荣耀
读者:周老师,“上帝国的奥秘只让你们知道,对于外人,我只用比喻,使他们‘看了又看,却不领悟;听了又听,却不明白,免得他们回心转意,得到赦免。’”。这“外人”该怎么理解好呢?衪不是不愿一人沉沦,唯愿众人得救吗?“外人”是指如法老一般顽梗、明知而不愿意顺服敬畏神的人吗?
周立:谢谢认真。上帝的救恩和作为人恩赐才能的礼物,给了所有的人,就好像祂的比喻,讲给了所有有耳可听的人。但愿意接受并拆开这礼物的人,寥寥无几。同样,以上帝的视角,去求问倾听和听懂这比喻的人,也是寥寥无几。这就是已然未然的奥秘。
明喻(听道之人):四种田地、四种结果
那撒在路旁的,就是人听了道,撒但立刻来,把撒在他心里的道夺了去。 16那撒在石头地上的,就是人听了道,立刻欢喜领受, 17但他心里没有根,不过是暂时的,及至为道遭了患难,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 18还有那撒在荆棘里的,就是人听了道, 19后来有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和别样的私欲进来,把道挤住了,就不能结实。 20那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听道,又领受,并且结实,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
马可福音4:15-20
明喻的重点,在于听道之人。
撒种之人为一,所撒之种为一,而听道之人不同(对照组)。
四种土壤(四类人)都听闻了上帝的道,却以不同的态度来回应。他们各人如何接受上帝的道,就在于他们是哪种土壤。
- 路旁的土壤:没有犁过的心灵……导至刚硬的生命。
- 石头地的土壤:无根的心灵……导至肤浅的生命。
- 荆棘的土壤:挂虑世事的心灵……导至压抑的生命。
- 结果子的土壤:诚实善良的心灵……导至丰盛的生命。
听道、信道、行道,所以他们结果子众多。
马太效应,也是马可效应和路加效应(用进废退“Use It Or Lose It”):
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24又说:「你们所听的要留心。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并且要多给你们。 25因为有的,还要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马可福音4:23-25(马太福音13:12,路加福音8:18)
1/4的好土?1/1000的好土!
灵修笔记:这些年我立志将屋顶花园,打造为圣经植物园,种过三十多种圣经植物,还有几十种庄稼与其他作物。我曾经数过不同作物的结实能力:一粒玉米,可以结1~2个玉米棒,玉米的籽粒多在300~800粒。一粒小麦,在我屋顶极其不好的生产条件下,也可以结出30~200粒左右的成熟籽粒。一粒黄豆,可以结出30~100粒。我从以色列带回来的芥菜种,至少可以结出上万粒成熟的籽粒,而野生的荠菜,可以超过10万粒。“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不是虚言,是落在好土里的基本事实。
十多年来传福音和门训经历表明:多数人自认为自己是好土,而基本上是瞎子和聋子般的自欺欺人。
暗喻(传道之人):无论何地、只管播种
那撒在路旁的,就是人听了道,撒但立刻来,把撒在他心里的道夺了去。 16那撒在石头地上的,就是人听了道,立刻欢喜领受, 17但他心里没有根,不过是暂时的,及至为道遭了患难,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 18还有那撒在荆棘里的,就是人听了道, 19后来有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和别样的私欲进来,把道挤住了,就不能结实。 20那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听道,又领受,并且结实,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
马可福音4:15-20
只看到比喻中人?什么撒种态度?比喻讲与谁听?解释给谁明白?
2.3 谁是撒种之人?
耶稣! 祂是讲比喻和解释比喻的人。那么祂又为何责备式地启发和询问?
又说:「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10无人的时候,跟随耶稣的人和十二个门徒问他这比喻的意思。 11耶稣对他们说:「 神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若是对外人讲,凡事就用比喻, 12叫他们看是看见,却不晓得;听是听见,却不明白;恐怕他们回转过来,就得赦免。」13又对他们说:「你们不明白这比喻吗?这样怎能明白一切的比喻呢?
马可福音4:9-13
谁是撒种之人?
听比喻的人,求问并明白这一比喻的人!
不是外人,是内人(门徒和真正跟随祂的人)
无人的时候,跟随耶稣的人和十二个门徒问他这比喻的意思。……14撒种之人所撒的就是道。
马可福音4:10,14
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6那带种流泪出去的,必要欢欢乐乐地带禾捆回来!
诗篇126:5,6
懒惰人因冬寒不肯耕种,到收割的时候,他必讨饭而无所得。
箴言20:4
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并用百般的忍耐、各样的教训责备人,警戒人,劝勉人。
提摩太后书4:2
收割的人得工价,积蓄五谷到永生,叫撒种的和收割的一同快乐。 37俗语说:『那人撒种,这人收割』,这话可见是真的。 38我差你们去收你们所没有劳苦的;别人劳苦,你们享受他们所劳苦的。
约翰福音4:36-38
思想: “外人”实在多得很,“他们”……
不能明白圣经,连比喻和故事都听不明白。
- 对属灵的事情心硬。
- 心灵闭塞、思想肤浅。他们没有根,通常在生命的各方面都缺乏深度。
- 思想世俗化,只把属灵的事情当作生活上的点缀。
2.4 应用2 进一步明白这一比喻吗?
无人的时候,跟随耶稣的人和十二个门徒问他这比喻的意思。 11耶稣对他们说:「 神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若是对外人讲,凡事就用比喻, 12叫他们看是看见,却不晓得;听是听见,却不明白;恐怕他们回转过来,就得赦免。」解明撒种的比喻(太13‧18-23;路8‧11-15)13又对他们说:「你们不明白这比喻吗?这样怎能明白一切的比喻呢?
马可福音4:10-13
应当明白,应当晓得天国的奥秘:
我是“你们”(自己人,门徒和跟随耶稣的人),还是“他们”(外人)?

03结论与应用
总结:撒种的比喻 ── 人怎样领受上帝的话(可4:1-20)
这比喻最少有两大主题:
第一,聚焦到讲比喻和听比喻的人。撒种之人的主题,是给上帝的使者的。上帝的使者或真正的信徒,无论身处何方,有多少困难,遭多少反对,受多少打击,总要撒种(上帝的道)。当主耶稣面对群众,祂晓得他们是哪一类人。祂知道……
- 宗教主义者和其他人的心,刚硬而封闭。
- 贫穷和困乏者并其他人,对祂的热诚是肤浅和骗人的。
- 富人和其他人,是世俗化的,他们深受私欲和享乐的捆绑。
主耶稣知道很多人根本不会受教。然而,祂也知道:总有渴慕之人,对生命和永恒的道求之若渴。他们会“听见……领受……又结果”( 20节)。因这缘故,耶稣继续撒种,不灰心,不放弃,期望有些人会因祂撒的种而得救,结出果实。
第二,聚焦到比喻中人。撒种之地的主题,是向听道者说的。土壤(人心)因人而异。人拥有怎样的心,视乎他在一生中怎样过活、回应和决定。
人心的状况,决定他会怎样爱上帝和邻舍;他究竟肯回应,抑或紧闭心门?重要的是,上帝要人为他心灵的状况,为他如何回应福音负责。

20110313讲道
(生命Logos)
侧重撒种之地
回顾与应用

应用见证
YQ见证:🕊🌿土浅石头地改良成沃土🌳🌲(可4:1-20)“种子落在石头地上,是指人听了道后,立刻欢喜地接受了,但他们心里没有根基,不过是暂时接受,一旦为道遭受患难和迫害,就立刻放弃了。”多年前,我曾经向一位牧者说到我的情况,就是每次听道或接受门训的时候,我心里会变得特别火热亢奋,整个人的属灵状态会特别好,但是回到自己的生活场景,又会变得很暗淡了。牧师一针见血地说,这是因为你是土浅石头地。这在我心里头引起很大震撼,因为牧师一语中的,我确实就是那块土浅石头地,欢欢喜喜领受上帝的道,但是没有根,一旦遇到风吹雨打,就又打回原形,生命成长不了。今天再看这段经文,感觉耶稣肯定是个农业专家或土壤专家,又是人类学家,他把人的生命状况比喻为不同类别的土壤,种植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愿主带领我恩待我改善我生命中的土壤,除去一切刚硬的石头、建筑垃圾和废渣,让主的道可以在我心田里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结出丰盛的果子。
zhouli见证:30年的路旁,5年的“土浅石头地”,18年的“荆棘”与“好土”交替;如今:立志好土,撒种之人
应用讨论:何种撒种之地?是否撒种之人?
- 撒种之地:我是何种田地?
我的听道态度?(四种田地)
好土:听道-信道-行道 - 撒种之人:我是外人,还是明白天国奥秘之人?
我的撒种经历?
天国之道,经我撒种,传递出去了吗?

《撒种之地与撒种之人|马可福音4:1-20》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转载请微信联系:danyixin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