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十字架的道路 | 徒20:1-16

讲员:薛长老

1、乱定之后,保罗请门徒来,劝勉他们,就辞别起行,往马其顿去。
2、走遍了那一带地方,用许多话劝勉门徒(或作众人),然后来到希腊。
3、在那里住了三个月,将要坐船往叙利亚去。犹太人设计要害他,他就定意从马其顿回去。
4、同他到亚西亚去的,有庇哩亚人毕罗斯的儿子所巴特,帖撒罗尼迦人亚里达古和西公都,还有特庇人该犹,并提摩太,又有亚西亚人推基古和特罗非摩。
5、这些人先走,在特罗亚等候我们。
6、过了除酵的日子,我们从腓立比开船,五天到了特罗亚,和他们相会,在那里住了七天。
7、七日的第一日,我们聚会擘饼的时候,保罗因为要次日起行,就与他们讲论,直讲到半夜。
8、我们聚会的那座楼上,有好些灯烛。
9、有一个少年人,名叫犹推古,坐在窗台上困倦沉睡。保罗讲了多时,少年人睡熟了,就从三层楼上掉下去。扶起他来,已经死了。
10、保罗下去,伏在他身上,抱着他,说:“你们不要发慌,他的灵魂还在身上。”
11、保罗又上去,擘饼,吃了,谈论许久,直到天亮,这才走了。
12、有人把那童子活活地领来,得的安慰不小。
13、我们先上船开往亚朔去,意思要在那里接保罗。因为他是这样安排的,他自己打算要步行。
14、他既在亚朔与我们相会,我们就接他上船,来到米推利尼。
15、从那里开船,次日到了基阿的对面;又次日,在撒摩靠岸;又次日,来到米利都。
16、乃因保罗早已定意越过以弗所,免得在亚西亚耽延。他急忙前走,巴不得赶五旬节能到耶路撒冷。

使徒行传20:1-16

一、背景

1、第三次宣教之旅的路径

使徒行传18:23,“住了些日子,又离开那里,挨次经过加拉太和弗吕家地方,坚固众门徒。”从这节经文开始,保罗第二次宣教旅程结束后,在母会安提阿教会做了短暂的停留之后,就开始了第三次宣教之旅。

经文上我们可以看出,保罗第三次宣教的一个重要事工就是“坚固众门徒”,因为我们知道第三次宣教的地方与第二次有很多重合之处,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第二次宣教工作的巩固。也可以看出保罗的宣教策略既包括建立也包括栽培。

保罗的第三次宣教出发地是安提阿,事实上三次宣教都是从安提阿开始的,因为安提阿教会是保罗的母会。保罗在安提阿“住了些日子”(徒18:23),就开始了第三次宣教之旅,这次他首先经过了加拉太(徒18:23),然后是弗吕家(徒18:23),这些都是当时罗马的行省,之后到了亚细亚的以弗所(徒19:1)。保罗在以弗所这个地方施洗(徒19:5),讲道(徒19:8),两年之久(徒19:10)。并在以弗所医病赶鬼(徒19:11-12),让“主的道大大兴旺”(徒19:20)。但也因此断了以弗所制造亚底米神像的银匠底米丢与其同行的财路(徒19:24-25),他们就耸动众人拿住了与保罗的同工(徒19:29),但因为找不到实际的罪行,最后被以弗所城的书记平息了这次的扰乱。

此后保罗就辞别离开以弗所,往马其顿去了(徒20:1)。正式进入到今天的经文。在今天的经文里,保罗的行程是怎么样的呢?

保罗离开以弗所之后,就离开了亚细亚这个行省,到了马其顿省(徒20:1),并走遍了这一带地方(徒20:2),“用许多话劝勉门徒”。之后来到希腊(徒20:2),也就是亚该亚,在这里住了三个月,原本准备从亚该亚回叙利亚,但因为有犹太人要设计害他,所以就又改道返回马其顿(徒20:3),并从马其顿的腓立比坐船返回到亚细亚的特罗亚(徒20:5-6),此前他让他的同工们先去了特罗亚等候。

在特罗亚,保罗住了七天,并且在最后一天参加了主日聚会,在这一次聚会中,一个叫做犹推古的少年人从死里复活。

之后保罗步行到了离特罗亚不远的城市亚朔(徒20:13),并让他的同工们坐船先去亚朔等他。在亚朔会合后,他们一起坐船经过了米推利尼(徒20:14),之后又经过基阿(徒20:15)、撒摩(徒20:15),来到米利都(徒20:15)。米利都离以弗所并不远,保罗没有在返程的路上重访以弗所,是因为“免得在亚细亚耽延”(徒20:16),他急忙前行,为的是要在五旬节前能到达耶路撒冷。后面我们知道,保罗在米利都做了短暂的停留,他打发人邀请以弗所教会的长老来并对他们做临别赠言,这是最后一次的分别。

此后保罗就一路南行,回到了耶路撒冷,第三次宣教之旅结束,也开始了他人生中一段新的旅程。

这就是保罗的第三次宣教之旅的行程,我们今天的经文主要集中在从以弗所到马其顿、亚该亚然后又原路返回到米利都这段行程,这段行程作者路加描述的非常简单,但事实上这段行程是保罗这次宣教之旅的主要部分,大部分时间和停留的教会都在这段经文之中。这也是路加写作《使徒行传》的一个特点,大开大合,在一些关键事件上着墨很多,但一些长时间的行程却一笔带过。

2、保罗踏上自己的十字架之路

我们知道,保罗此次行程结束后,就到了耶路撒冷,并且在那里被捆绑,带到了罗马,后来保罗也是在罗马殉道。如果把罗马比作保罗的各各他,那么这条十字架之路,保罗是在什么时候知道他必然要走的呢?

下个主日的经文会揭示这个信息。

现在我往耶路撒冷去,心甚迫切(原文是心被捆绑),不知道在那里要遇见什么事;但知道圣灵在各城里向我指证,说有捆锁与患难等待我。我却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从主耶稣所领受的职事,证明 神恩惠的福音。(使徒行传 20:22-24)

从这段经文,我们知道,圣灵已经在各城向保罗显明主的旨意。保罗在第三次宣教之旅的过程中,在挨次经过过去所建立的这些教会的时候,保罗已经知道他将要与弟兄分别,从此不再相见,这是这次宣教之旅的一个重要背景,保罗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劝勉坚固各地教会的。

二、正文分析: 保罗踏上自己的十字架道路

1、乱定之后,保罗请门徒来,劝勉他们,就辞别起行,往马其顿去。

以弗所的骚乱平定之后,保罗就请这里的门徒来,劝勉他们,就辞别起行,往马其顿去了。我们知道他本来的计划就是要经过亚细亚,然后去马其顿,再去亚该亚。并且他在此前已经从以弗所打发提摩太、以拉都前往马其顿去了。而且他是计划到了亚该亚之后就直接从南边回到耶路撒冷了,不再回以弗所了。所以他在以弗所劝勉当地的弟兄,具体的内容并没有写,但可能是一些坚固、安慰他们的话,我们可以参照下周的经文20章17-38节中保罗劝勉以弗所教会长老的内容,我们大概能看出这次劝勉的内容。

虽然经文没有提到特罗亚,但是根据哥林多后书2:12-13的记载,保罗应该不是直接从以弗所去的马其顿,而是经过了特罗亚,像第二次宣教之旅一样,从特罗亚来到了马其顿。特罗亚这个城市也是我们今天的经文在后面要说到的一个重要港口城市。

2、走遍了那一带地方,用许多话劝勉门徒(或作众人),然后来到希腊。

保罗到了马其顿。路加在这里有极简的语言概括了保罗在第三次宣教过程中在马其顿的服侍——“走遍了那一带地方”。

保罗的第二次宣教就到了马其顿,并在这里的腓立比、帖撒罗尼迦等城市传道,我们可以想象,他一定也回到这些教会,去劝勉这些教会的门徒。保罗走遍那一带地方,包括帖撒罗尼迦、庇哩亚、腓立比,以及亚波罗尼亚、暗妃波立、尼亚波立,甚至西北部的以利哩古。

罗马书上,保罗说“甚至我从耶路撒冷,直转到以利哩古,到处传了基督的福音。”(罗马书 15:19 和合本),这里提到的以利哩古是马其顿北边的行省,比马其顿更加偏远,幅员更加辽阔。保罗提到的这个地方很有可能就是这次宣教之旅所到达的。有人认为保罗这次在马其顿停留了大概有一两年时间。

那么保罗在这一段时间里主要做了哪些事情呢?结合保罗的书信我们可以看到一些:

  1. 首要的是传道并劝勉当地的教会。保罗劝勉的一个重要背景是,保罗已经知道在这次旅行的终点,耶路撒冷,等待他的是捆锁与患难。他知道在他离开之后,甚至是永远离开之后,他自己所建立起来的这些教会会经历动荡。

    劝勉(希腊文:parakaleo)有一连串的意思,由恳求、哀求、劝戒、劝勉至安慰、安抚。这是建立门徒的重要工作,而完成这工作的主要途径就是“许多话”。劝勉这个词在这段经文的出现多次,显明了保罗这次宣教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劝勉他之前建立的这些教会,因为“我知道我去之后,必有凶暴的豺狼进入你们中间,不爱惜羊群。就是你们中间,也必有人起来,说悖谬的话,要引诱门徒跟从他们。”(徒20:29-30)。

    他用了很多的话,这些话不是自己的话,而是神的道。在后面保罗到特罗亚讲道我们就知道,保罗抓紧时间将神的道向着他们宣告、分解,希望这些神的道能成为他们生命坚固的磐石。
  2. 保罗在马其顿的另一项工作是收集各个教会的捐款,要帮助耶路撒冷贫穷的基督徒,以显示犹太人与外邦基督徒的合一。马其顿教会乐于捐献,在保罗的书信中有多次提到。保罗在马其顿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布置其他地方教会关于捐献的事情,在哥林多后书8:17-19有记叙他差派提多去哥林多办理捐献的事。
  3. 保罗在这段时间写下了《哥林多后书》。保罗在马其顿传道过程中,有可能遇到了提多。他听到哥林多教会的消息后,非常开心(哥林多后书 7:5-7),或许就在马其顿传道这段时间写的《哥林多后书》,此后保罗差派提多携信前往哥林多教会办理捐献的事情。

    保罗在马其顿做完这些服侍之后,就按计划来到了希腊,就是亚该亚。

3、在那里住了三个月,将要坐船往叙利亚去。犹太人设计要害他,他就定意从马其顿回去。

保罗在希腊住了三个月,很有可能主要呆在哥林多,他之前来过哥林多,而且向哥林多教会写过四封书信,有很多事情需要和教会的领袖商讨,尤其是书信上记载的关于教义与教会治理上的很多事情。保罗在这段时间写了《罗马书》(罗马书15:26-28),也有人认为《加拉太书》也在这时写成。

保罗在希腊完成服侍之后,按计划就要坐船去叙利亚了,目的地是耶路撒冷,也就是原计划在希腊服侍完之后就要回耶路撒冷,结束这次的旅程。

当时已经接近逾越节和五旬节,有很多海外的犹太人会坐船回到耶路撒冷。保罗一路宣教下来,已经在各地引起了不小的骚动。有很多犹太人都希望除掉他。所以在从希腊往叙利亚的船上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保罗知道了犹太人要设计害他的计划,经文虽然没有说如何知道的,但他因此改变了原来的计划行程,定意从马其顿回去,也就是原路返回。

4、同他到亚西亚去的,有庇哩亚人毕罗斯的儿子所巴特,帖撒罗尼迦人亚里达古和西公都,还有特庇人该犹,并提摩太,又有亚西亚人推基古和特罗非摩。

原路返回,先是经过马其顿,然后是亚细亚。这里告诉我们,有一些人与他一同到亚细亚。他们分别是庇哩亚人毕罗斯的儿子所巴特(有可能是罗马书16:21提到的所西巴德,保罗的亲属)、帖撒罗尼迦人亚里达古(19章以弗所动乱中被拿住的同工,也曾与保罗一同坐监(歌罗西书4:10))和西公都、特庇人该犹(不是19章以弗所动乱中被拿住的同工,该犹是个很普通的名字)、提摩太(不但与保罗同到亚细亚,而且在罗马,保罗第一次入狱时也与他同在)、亚西亚人推基古(保罗在多个书信提到了推基古(《以弗所书》、《歌罗西书》、《提摩太后书》、《提多书》,他是小亚细亚原居民,他与保罗同行可能远至米利都。后来在罗马,他与保罗会合,也有提到直至保罗第二次入狱期间,他仍与保罗一同劳苦)和特罗非摩(家住在以弗所的外邦人,他与保罗同行至耶稣撒冷,并且也因他无意中导致保罗被犹太人逮捕,见使徒行传21:29)。

路加在不少的地方都提到了与保罗同工的弟兄,但在这里一次提到了7位,另外加上路加自己或者可能还包括从哥林多来的提多,一共是9位,分别代表了哥林多教会(可能由提多代表)、庇哩亚教会(所巴特)、帖撒罗尼迦教会(亚里达古和西公都)、腓立比教会(路加)、以弗所教会(推基古和特罗非摩)、特庇教会(该犹)、路司得教会(提摩太),覆盖了亚该亚、马其顿、亚细亚、加拉太这几个宣传旅途中的主要行省。

这已经算的上一个比较成规模的教会联合出行使团了,他们都是保罗宣教过程中兴起的同工,他们的目的可能不是为了保罗送行,而是位了保罗一路以来关注的捐献的事情,他们受各自教会的委托要把各自教会的捐项和保罗一同带到耶路撒冷去。这样的一个出行规模,让我们不仅看到教会在外邦人世界的兴盛、增长,也看到了教会虽然在各出生长,但教会是合一的,不同的地方教会都属于同一个大公教会,保罗竭力地维护教会的合一,也借由这次的捐献事工显明各地教会合一的心。同时我们也看到这些人都是保罗宣教的果子,这些人所在的教会都是保罗三次宣教结的果子。

如果我们对比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之路,我们可以看到保罗的十字架之路与主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主在钉十字架之前,有为教会及教会的合一祷告,保罗是特为此办理了捐献的事工以显明并唤起教会合一的心;主耶稣在传道过程中宣召门徒、训练门徒,带着门徒进入耶路撒冷,保罗其实也是如此,这样一个庞大的同行队伍足以显明保罗在服侍上的果效。

保罗一生的服侍都在印证他在哥林多前书上第一句话:你们该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样。(哥林多前书11:1)

踏上十字架的道路 | 徒20:1-16

5、这些人先走,在特罗亚等候我们。

我们知道,这些随从的人,很多是马其顿人,保罗让他们先去亚细亚,并且在亚细亚的特罗亚这个城市等候保罗。原因可能是保罗返程经过马其顿时,仍然去了当地的很多教会,或者受到了当地教会的邀请,与他们交通,劝勉、讲道,坚固当地的教会,但此时的逗留,应该是比较短暂的。

6、过了除酵的日子,我们从腓立比开船,五天到了特罗亚,和他们相会,在那里住了七天。

保罗逗留在马其顿,很有可能是为了跟当地的教会一起过逾越节和除酵节,除酵节结束后,保罗就与路加一起从腓立比离开,坐船去到了特罗亚,这是保罗与他的同工约定见面的地方。从腓立比到特罗亚航程大约有200多公里,行驶了五天,有可能是因为逆风的原因,因为第二次宣教旅程他们从特罗亚开船到腓立比只花了一两天的功夫(见使徒行传 16:11-12)。他们在这里住了七天。

7、七日的第一日,我们聚会擘饼的时候,保罗因为要次日起行,就与他们讲论,直讲到半夜。

从这段开始,路加记载了保罗在特罗亚的一次主日聚会,非常的详细,让我们可以看到早期教会是如何聚会的。

七日的第一日就是复活日,主日的聚会放在了复活日。按照这里的文法结构,“七日的第一日”和“聚会擘饼”是同位格,这表示特罗亚的弟兄们当时在所有的主日都会分领主餐,并以此记念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受难。因为次日要起行,所以直讲到半夜。可见当时调到主日聚会应该是从傍晚开始的,到晚上就结束了,可能是考虑当时人的工作需要,就像我们现在一样,遇到哪个主日因为放假倒休成为工作日,我们就会把主日聚会安排在晚上。但这次因为保罗第二天要起行,所以讲论的时间更长了一点,拖到了半夜。

保罗已经在特罗亚待了七天,目的可能就是要等参加完主日聚会后才启程。我们在使徒行传上看到保罗在很多地方都是待七天,可能也与这个原因有关。保罗抓住每一次与弟兄聚会的时间,传讲主的道。

8、我们聚会的那座楼上,有好些灯烛。

这次聚会的地点在一座楼里,路加通过这节经文,告诉我们一些聚会当时场面上的细节,就是在这个楼里,有好些灯烛,这个细节,可能是路加想告诉我们因为有很多灯烛,加上听道的人可能非常的多,所以空气里会显得稀薄、沉闷,并弥漫着油味。在这种环境下,出现了下面的情况。

9、有一个少年人,名叫犹推古,坐在窗台上,困倦沉睡。保罗讲了多时,少年人睡熟了,就从三层楼上掉下去。扶起他来,已经死了。

一个在其中,也许是在听道的少年人,名叫犹推古,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幸运儿”,在12节中,经文说犹推古是童子,可见这是一个年纪比较小的少年人,大概十岁左右。他坐在窗台上,也许是那里的空气更加的流动清新,他困倦沉睡,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完全熟睡,非常的困倦,慢慢进入睡眠当中,一直到保罗讲到很长时间之后,他才进入熟睡的状态。此时发生了一个事故,就是在熟睡中的犹推古从三层楼上掉下来了。可以想象当时参加聚会的人肯定乱做一团,下去将他扶起来,发现他已经死了。

10、保罗下去,伏在他身上,抱着他,说:“你们不要发慌,他的灵魂还在身上。”

此时讲道中的保罗也停止了讲道,也跟着人群下去,来到这个少年人身边。伏在孩子的身上,抱着他说,你们不要发慌,他的灵魂还在身上。

有人认为9节说孩子已经死了,并不是真死了,而是以为死了,保罗在这一节里,伏在他身上,观察到这孩子并没有真死,而是还活着,灵魂并没有离开这孩子。

但是我们知道路加本身就是医生,他的判断有很强的专业性。另外保罗的动作让我们很容易联想到旧约时代以利亚医治撒勒法妇人的儿子(列王纪上 17:21)以及以利沙医治书念妇人的儿子(列王纪下 4:32-35),他们的动作都非常的相似,伏在孩子的身上,求告耶和华神,然后灵魂又回到孩子的身上。保罗在这里医治没有很多的细节,但比较以利亚、以利沙的医治过程,我们倾向相信保罗伏在孩子身上的时候,祷告神,神让孩子从死里复活了,让他的灵魂重新回到他的身体里面。

整本圣经记录死而复活的情况并不多,除了主耶稣所施行的拯救,旧约只有以利亚与以利沙,新约只有彼得和保罗行出这样的神迹。让死人复活严格得证明了一件事就是神与此人同在,他所行的一切都是蒙神所召。所以路加在这段经文中插叙了这样一个非常详细的故事,我想一方面是这件事比较重大,另一方面是要显明保罗“蒙召作使徒”的身份。

踏上十字架的道路 | 徒20:1-16

11、保罗又上去,擘饼,吃了,谈论许久,直到天亮,这才走了。

保罗医治好犹推古后就又回到三楼聚会的地方,然后擘饼,分领了主餐,可见这次的聚会是先讲道,然后领主餐,之后是分享,他们谈论了许久。一直到天亮,已经是第二天了,保罗需要离开特罗亚,继续回耶路撒冷的旅程了。同时我们也看出当时的信徒对福音有极大的热情。虽然有人睡着了,但还有大量的人因着福音火热,并没有离开,一直谈论到天亮。

这里的谈论(希腊文:homileo)有说话、谈话、讲论的意思,指更加自由开放的讨论。这与前面7、9节的讲论(希腊文:dialegomai)不太相同,讲论有争辩、指导、告知的意思,指更加理性的分析与争辩。

12、有人把那童子活活地领来,得的安慰不小。

有人把童子活活地领来,对照以利沙医治书念妇人的儿子,可以知道此种情况下,孩子的复活表现出来的是一个过程,保罗医治好孩子后,可能是经历了一段时间后,孩子才恢复了原来活泼的样子,此时大家就确实的知道这孩子真的从死里复活了,他们得的安慰不小。

特罗亚的聚会给我们描述了初代教会的一个聚会方式,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初代教会主日聚会的主要流程有讲道、分领主餐,也有之后对神话语的讨论。

13、我们先上船开往亚朔去,意思要在那里接保罗。因为他是这样安排的,他自己打算要步行。

保罗在特罗亚熬夜讲完道,第二天天亮他们才走了。这里就进入到今天讲道的第三小部分,这部分主要用流水账的方式记录了保罗与他的同工如何从特罗亚到米利都的。

他们从特罗亚出发的下一站是亚朔,此时保罗一反常态的让他的同行弟兄们包括作者路加先上船,开往亚朔去了。而自己却是单独步行过去,要与他们在亚朔汇合。我们知道此时的保罗其实已经一夜未睡,但却要执意步行到亚朔,这里大概有20公里的路程。经文并没有提到为什么,但考虑到保罗一向是希望有同工与他同行的,此处的反常举动很有可能是因为保罗需要有独处的时间,我们前面讲过,保罗已经被圣灵多方感动,知道要在耶路撒冷有捆锁,这再一次让我们联想到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的独自祷告。

14、他既在亚朔与我们相会,我们就接他上船,来到米推利尼。

保罗与同工们在亚朔相会后,就被接到他们的船上去了,来到了米推利尼。从特罗亚到米利都他们经历了四个沿岸或岛屿城市,分别是亚朔、米推利尼、基阿和撒摩。

15、从那里开船,次日到了基阿的对面。又次日,在撒摩靠岸。又次日,来到米利都。

他们到米推利尼后,就开船,次日到了基阿的对面。又次日,到了撒摩,并且靠岸。这里非常有规律,每一天到一个地方,这有可能跟当时的风向有关。爱琴海的夏季,风通常很早的时候由北面吹来,在下午,接近黄昏的时候散去,日落时一片死寂。所以每到一个地方大概一天的行程。到达之后便休息,第二天继续到下一站。撒摩就是以弗所以西不远的一个小岛,保罗一行在撒摩靠岸后并没有再去往以弗所,而是直接从撒摩来到了米利都。

16、乃因保罗早已定意越过以弗所,免得在亚西亚耽延。他急忙前走,巴不得赶五旬节能到耶路撒冷。

原因是保罗早已经计划好在回程的时候要越过以弗所,不再自己前往以弗所,因为怕在哪里耽延。后面的经文,我们知道,保罗变通的派人去邀请以弗所的长老过来到米利都,与他们见面,并对他们做最后的临别赠言。

从经文上我们知道他不愿意自己前往以弗所的原因,是他不希望在以弗所耽延时间,他希望能急忙前走,巴不得能赶在五旬节到达耶路撒冷。其实从逾越节到五旬节有七个星期。正常情况下,保罗是能够轻松到达耶路撒冷的。

保罗如此着急赶到耶路撒冷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想念耶路撒冷教会的众弟兄,要尽快把收集到捐项带给他们,还是真想赶着在耶路撒冷过五旬节?其实从前面提到的经文使徒行传 20:22-24中可能有答案。

从这段经文,我们知道保罗急于到达耶路撒冷的核心的原因是圣灵在引导保罗,要在耶路撒冷指明要在他身上要发生的事情,保罗一切的行动都是奉召行动,这次也不例外,他急迫的想知道神在他生命中下一个阶段的工作,而且他也大致知道这工作与他的牺牲与关。

踏上十字架的道路 | 徒20:1-16

三、神话语的启示

1、是什么在拦阻我们在教会的服侍?

保罗在这个行程中已经知道要殉道,这是最后一次访问各个教会,他在这个过程中仍然竭力服侍,他并没有去担心未来如何,如何解决他的死亡的问题,因为他已经清晰的知道人生的终局是什么。

罗马书上说,我们没有一个人为自己活,也没有一个人为自己死。我们若活着,是为主而活;若死了,是为主而死。所以,我们或活或死总是主的人。(罗马书 14:7-8 和合本)

我们常常为了眼前一些看似很大的事或者看似都不大的事,而忧心忡忡,甚至拦阻了我们服侍主。因为这些事情不解决,不办理妥当了,我们就没法在教会里委身、服侍。但我们今天看到,在第三次宣教之旅的时候,保罗已经知道自己将要在这次行程结束的时候被捕,他担心的并不是自己处境,而是要利用好这最后与弟兄们见面的机会,好好的劝勉分散在各地的众教会,因为他知道如何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主,传福音是奉召,上十字架也是奉召,或活或死总是主的人,若不能与主同死,也不能与主同复活。

2、我们要竭力的追求在主里同心合一的服侍

福音并不是以一种廉价的方式临到我们的。福音是以神道成肉身的方式临到我们的,神的儿子以肉身的方式居住在我们中间,传讲天国的福音,并被我们触摸到、感受到,看到他的鞭伤与钉痕,主耶稣是以这种方式向我们传递的福音。

那么跟随他的人也必然是以这种方式来传递福音。所以福音是由一个一个鲜活的生命传递的,这就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基督徒同心合一的服侍,因为我们就是福音的种子,“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 (约翰福音 12:24 和合本)

正如主耶稣一样,保罗宣教的过程也是培养同工、训练同工的过程,他带领兴起很多同工一起服侍主,提摩太、提多、路加、百基拉、亚居拉……这些同工在各地服侍建立、栽培主的教会,让宣教的禾场成为一个同心合意兴旺福音的禾场。保罗也竭力教导地方教会自身的合一,以及各个地方教会之间的合一。

没有一个人的服侍是孤立的,主耶稣不是,保罗也不是,我们更不能是这样。这是圣经教导我们服侍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弟兄要在主里同心合一的服侍,如此才能兴旺福音。愿主在今天我们这个世代也兴起合一的工人一同来服侍,在恩道教会兴起合一的工人来服侍主的教会,“同有一个心志,站立得稳,为所信的福音齐心努力。”(腓立比书1:27)

(注:本篇讲道参考了《圣经信息系列-使徒行传》、《丁道尔新约圣经注释-使徒行传》、《马唐纳圣经注释》等)



踏上十字架的道路 | 徒20:1-16

《踏上十字架的道路 | 徒20:1-16》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转载请微信联系:danyixinzhi。

(5)
上一篇 2021年4月11日 下午4:32
下一篇 2021年4月25日 下午2:31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