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友制的思考

会友制(Membership)关乎到教会论中非常核心的问题:“教会是什么”和“谁组成教会”。笔者尝试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分析思考。

关于会友制的思考

六、会员制度的一些挑战

       会员制度在执行中难免会有一些困难和挑战。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几个挑战需要慎重考虑:

     (1)以有形教会代替无形教会。奥古斯丁认为教会内存在有形教会(Visible church)和无形教会(Invisible church),就是说除了看得见的教会之外,还有一个看不见的教会。教会的治理和牧养不仅要关注自己的羊群,也要有国度观念,要留意教会中不属于会员的,不委身的羊,更要留意教会中的狐狸和狼。在基督审判之前,麦子要与与稗子共存。也就是说上帝允许教会内有不信的人。教会历史上多纳图派认为教会只能由圣洁的信徒构成,罪人无份,不能接受曾经否认过主又悔改的人。奥古斯丁反对这种观念,认为教会是罪人的集合,在基督审判之前,教会不应当对信徒做出义和不义的区分。因此奥古斯丁认为教会的合一和彼此相爱乃是教会关注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奥古斯丁提出普世教会(cathoticity)观念对于地方教会的牧会而言非常重要。会员制度的排他性,必然会使一部人处在教会会员制度之外。在治理框架不成熟和牧养不健全的情况下会导致教会等级制度(分出教会的三六九等)、小羊受伤和教会外围羊群流失的情况。

    (2)制度崇拜和制度迷信。受东方专制文化的浸染的教会文化要么走家长制的权威治理结构,要么容易陷入反专制的民主制度崇拜情结。在中国文化当下最大的制度潮流就是反专制,在此潮流之下,教会领袖难免会陷入制度崇拜当中。想当然地认为建立了民主共和式的治理结构,建立了会员制度教会就会健康发展。其实二者之间并没有一定的关联。教会的制度是外在,信徒的生命是内在。教会的制度是外表,信徒敬畏神的话是内里。教会的制度是枝叶,信徒彼此相爱是根本。教会的制度是形式,羊群的牧养是本质。教会的制度是手段,敬拜并荣耀上帝是目的。制度崇拜和制度迷信都是拜偶像,是神所不喜悦的。

    (3)会友很多,周日聚会人数少。美国白人教会和华人教会这种情况都非常普遍。我之前所在的一个美国教会号称有三百多会友,但是周日崇拜的时候只有不到一百人。这些人有些人只有会友之名,但不来聚会。另外一些人,有会友之名,但是没有委身,去别处崇拜。也有些人,每年重大节日才来几次。这里主要的原因是牧养没有跟上,没有门徒训练、家庭小组,只有节目,这样的会友制度只是挂在墙上一张废纸。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完善的会友退出机制,或者没有执行退出机制。有些人的生命还没有到委身的程度,在推行会友制中,若是不加入会友的话会产生“圈外感”,加入会友之后又会产生“形式感”,心里会生出论断,甚至离开教会。2010笔者所在的北京某家庭教会执行会友制的时候,笔者所负责堂会就出现这种情况。但是,凡是在周间团契查经中委身或者生命比较成熟的弟兄姐妹都留了下来了。后来整体教会和具体的堂会领袖阶层出现交替,会员制度也基本沦为形式,没有真正地执行文本上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4)疏离感、俱乐部和消费主义。教会的会友制与俱乐部的会友制有本质的区别。教会的信仰生命共同体的概念应该是教会的核心理念。笔者以有限的经验观察到,北美许多教会由于信仰的核心理念逐步消减,教会沦为中产阶级俱乐部。信徒在教会的委身变成“付费消费”,教会渐渐沦为消费娱乐的场所。笔者参观过几次的一间北美教会新春教会(New Spring Chruch),教会实际上没有真正的牧者。牧师把自己的讲道录成视频,周日在不同的堂点(Campus)的超大屏幕中放出来。各个堂会有驻点牧者,但基本上只有主持的功能。各个堂会有自己的敬拜团队,有很炫的舞台效果。他们周日有许多人参加,也有会友。但是信徒之间并不熟悉,他们基本没有完整的周间牧养和信徒的生命连接。他们的信徒就像一袋土豆。其实对他们更好的称呼应该是观众、顾客或者参观的访客。从本质上而言,这是一个牧会理念的问题。当会友制度没有和牧养制度、门徒建造、信徒联接结合起来,教会的会友自然会彼此疏离,在魔鬼的攻击视线之内,教会也会成为娱乐型的宗教俱乐部。





目录链接

一、教会论的圣经思考
二、会友制的圣经思考
三、教会治理框架
四、会友制的必要性
五、会友制要具备的条件
六、会员制度的一些挑战
七、推行会友制的几个关键环节



《关于会友制的思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转载请微信联系:danyixinzhi。

(1)
上一篇 2021年11月14日 下午4:37
下一篇 2021年11月19日 上午11:31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